聯合國生態農業(agroeology)實踐-食在安心合作社

緣起

20世紀60年代起,「綠色革命」席捲世界,造成環境、健康代價高,無法永續發展。隨著台灣工商業發展,改變了農村的農業經濟模式,使得農業失去農民,農民失去農地,甚至動搖了台灣傳統文化基礎。年輕人口外流、人口老化、產業有待振興,成了台灣農村的共同現況。

為了促進全球永續發展,2014年聯合國發布「永續發展目標(SDGs)」,接著,2018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回應永續發展目標(SDGs),舉行「生態農業(Agroecology)研討會」,呈現全球農業面對的挑戰,並揭示永續農業的方向。至此,聯合國糧農組織開始倡議以生態農業(Agroecology)作為永續農業的系統設計框架。

台中市東勢區的在地農民組織-台灣食在安心農產運銷合作社順應國際趨勢,學習、研究聯合國生態農業、歐盟授粉昆蟲友善農業等方法,據以面對來勢洶洶的改變及挑戰!

永續農業的系統設計框架-聯合國生態農業(Agroecology)10要素

聯合國生態農業(Agroecology)提出兼具「核心生態特徵」與「社會和政治層面」的系統設計框架

核心生態特徵: 多樣性多樣化 平衡韌性(復原力) 綜效協增作用 效率效率 回收循環利用
社會與政治層面: 共同創造知識和跨學科創新方法共創知識且分享 人類和社會價值人與社會價值 文化與飲食傳統文化與飲食傳統 土地和自然資源治理負責任的治理 循環經濟循環和團結經濟

聯合國生態農業可達成之永續發展目標(SDGs)

  • 1.扶貧
  • 2.零飢餓、糧食安全、營養和健康
  • 5.性別自決
  • 8.青年參與
  • 10人權
  • 13氣候變化適應力
  • 15生物多樣性
向歐盟學習授粉昆蟲友善農業(pollinator-friendly farming)確保生態多樣性、糧食安全

在歐洲,授粉動物大多是昆蟲,如蜜蜂、食蚜蠅、蝴蝶、蛾、黃蜂、甲蟲和其他蠅類。其中一些物種是被馴化的,例如蜜蜂。擁有物種豐富的授粉昆蟲群落對於保持生態系統健康和彈性至關重要,因此了解和保護所有授粉物種非常重要。

大約五分之四的野花和農作物需要動物授粉。我們的食物和健康取決於它。據估計,授粉媒介對歐盟農業的直接貢獻在50 至 150 億歐元之間。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歐盟授粉媒介的發生率和多樣性有所下降。由於土地的不可持續利用、集約化的農業管理和殺蟲劑、外來物種入侵、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歐洲的許多野生授粉媒介都受到威脅。

2017 年,德國的一項研究發現,飛蟲數量在短短 27 年內下降了 75% 以上,尤其是野生授粉昆蟲面臨一系列導致其數量下降的威脅。事實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歐洲蜜蜂紅色名錄顯示,大約十分之一的歐洲蜜蜂物種面臨滅絕。由於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威脅著自然的健康以及我們的糧食安全和福祉。

歐盟於2020年提出授粉昆蟲友善農業指南(A guide to pollinator-friendly farming),這是一份教導生產者如何保育授粉昆蟲的操作手冊,食在安心合作社將推廣歐盟授粉昆蟲友善農業指南的在地化

2023年初,超過 100 萬歐洲人簽署了“拯救蜜蜂和農民!”邁向蜜蜂友善農業,打造健康環境-歐洲公民倡議(ECI)。這反映了公眾對歐洲農業的環境和社會經濟可持續性的擔憂。

當我們發現歐盟正在努力復育授粉昆蟲,台灣的友善環境生產者及消費者是否應該為授粉昆蟲做些甚麼?

食在安心合作社提出生態農業的五個策略:
  1. 建立生態農場示範點:建立生態農場示範點,種植授粉昆蟲友善之食草蜜源植物(民族植物)
  2. 發展生態農產加工品:生產具授粉昆蟲友善特色之農產加工品(生蜂蜜、綠拿鐵、茶包)
  3. 舉辦生態食農教育:推廣具授粉昆蟲友善特色之食農教育及遊程
  4. 建立社會性品保產銷體系:推動社區協力農業(CSA)參與式共保系統(PGS)合作經濟之合作農場機制
  5. 建立生態農業主題網頁:收集、分享符合聯合國生態農業10要素的相關資訊,研究、發展、實踐聯合國生態農業。

資料來源

  1. 聯合國糧農組織生態農業知識網
  2. 觀點種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