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分地的改變做紀錄:109年8月1日】熱鬧的夏日菜園

採訪‧攝影/黃如玉

菜園裡最吸引人的還是高士佛澤蘭跟紫斑蝶,
有點讓人意外的是看見野莧的身影,
而且看來還蠻高大健壯的,
皇宮菜鮮綠水嫩,空心菜滿滿地站了一整排,
辣椒遠遠地呼喊著,我在這裡!
夏日的菜園其實很熱鬧。

夏日農地,雜草叢生,有什麼好看的?可我卻依然帶著昨日剛從台南東山摘下的龍眼,跟我即將升高三的大女兒,前往小瓢蟲農場拜訪巫大哥。

●堆肥的目的在於養土

回想今年春天剛要開始為一分地的改變作紀錄,巫大哥知道我想用一整年的時間記錄BD農法的實踐時,還替我擔心會不會寫到後來沒東西寫。我倒是很有信心地說,我就是要記錄同一塊土地一年四季的變化,這將會多麼豐富,怎麼可能會沒東西寫呢?

這次多了大女兒同行,聽說車上並排的位置是最適合跟青少年談話的姿態。平日在農場實習的我,很重視假日跟孩子的相處,關心但不嘮叨是我努力的目標。當我小心翼翼地跟她談話時,就不小心錯過了應該要下的交流道了。谷歌大姊帶我們爬過路上有蛇的山區,路旁的牌子還提醒我們小心石虎出沒,幸好即便如此,我們依然準時抵達。

事先我就跟巫大哥說明大女兒即將同行,希望有機會能參觀他所製作的堆肥作為她畢業專題的一部分。巫大哥就先從堆肥製作的必要談起。他說兩河流域的古敘利亞號稱肥沃月灣,但現在已成沙漠,華夏民族的農耕文化能夠流傳千年就來自於善用豆渣或花生渣所製作的堆肥。一般人常常誤以為堆肥是要讓作物長得更好,但其實堆肥是在養土,把土養好了,作物自然會更健康。有些土壤被說是死掉了,通常是因為缺水,導致土壤中的微生物無法活動。調整濕度,帶入堆肥豐富的生態,對土壤的活化會很有幫助。

●讓消費者也知道如何照顧土地

上次訪談中,巫大哥提到他透過分享BD堆肥製作方法跟新竹樸門的朋友交流,現在巫大哥更想擴大分享的對象,普及一般的消費者,讓更多的人知道如何照顧土壤。防疫期間雖然不方便聘請外師來台,但是台灣本地也有很多優秀的老師可以教導大家相關的知識,包括前台中市農業局副局長張隆仁博士、園藝治療師黃盛璘老師、前明道大學校長陳世雄先生……等,都會是他想邀約的對象。

巫大哥有些促狹地說,當更多消費者知道如何照顧土地的時候,農夫會更不好當,因為檢視的標準更高,監督的眼睛更多。但是他覺得這是應該做的事,當農夫就要經得起這樣的挑戰!

●觀察不同時期的堆肥狀態

接著,巫大哥就起身帶領我們前往置放堆肥的場地,讓我們檢視預備中、進行中跟已完成的三種堆肥狀態。

他挖開預備中的堆肥資材,這用打碎的玉米桿跟種香菇的太空包堆置的材料居然散發出熱氣,捏成球後雖稍能成形卻容易散開,這樣的狀態表示水分大約四成,正適合製作堆肥。旁邊進行中的堆肥,已經過翻堆並加入稻草,捏起來較能成形,富有膠質但顆粒較粗。最後看已完成的堆肥,雖然表面較乾,但捏成球後較能成形,不但富有膠質且顆粒較細。巫大哥從進行中的堆肥一把拔起長在上面的雜草說,觀察它的根部呈現健康的白色,就能夠知道健康的土壤對植物的影響。

圖一:預備中的堆肥,容易散開,水分約四成。
圖一:預備中的堆肥,容易散開,水分約四成。

 

圖二:進行中的堆肥,富有膠質,但顆粒較粗。

 

圖三:已完成的堆肥,捏成丸狀時,表面較細緻光滑。
圖三:已完成的堆肥,捏成丸狀時,表面較細緻光滑。

帶著第一次看到有如小山的大堆肥而感到新奇的大女兒離開置放堆肥的場地,巫大哥讓我們自行前往菜園觀察現在的狀況。菜園里最吸引人的還是高士佛澤蘭跟紫斑蝶,有點讓人意外的是看見野莧的身影,而且看來還蠻高大健壯的,皇宮菜鮮綠水嫩,空心菜滿滿地站了一整排,辣椒遠遠地呼喊著,我在這裡!夏日的菜園其實很熱鬧。

 

受訪者:巫建旺(台灣人智學有機農耕發展協會理事長)
撰 稿:黃如玉(台灣BD農耕共學園學習者)
校 稿:胡耿逢(台灣食在安心農產運銷合作社經理)
吳淑凰(人智學護理塗油施作者/小農支持者)
林昭孜(人智醫學律動按摩治療師/小農支持者)
編 輯:黃金鳳(海聲華德福兼任中文教師/小農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