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講中施泰納博士要我們去留意周遭環境與我們之間的關係,要我們從自身熟悉農務工作本身作為學習農業八講的基礎而不要空談理論;在過程中我們能逐漸重拾起因為現代社會發展而遺失的與土地的連結。
接著第二講提到一個與其他農法都不同的概念 – 將農場視為獨立的生命個體,像人一般的存在,在農場中的一切都有其位置,當以這樣的眼光去看待農場的時候,整個生命圖像鮮活起來,並不只是物質體的存在,從整體的方面看就能夠漸漸培養起這個角度來看農場這個獨立的個體以及思考它(這個農場)將如何邁向自給自足的生命歷程。
施泰納博士在第三講中帶給大家更特別的見解,在農耕中,氮是很重要的元素,在空氣中還有碳、氫、氧、硫、氮等其他的氣體,施泰納博士認為這些元素都可被視為宇宙中靈性的存在。而這些元素與大自然中的四個王國是如何工作著:以水晶為例,他是礦物的存在,會受到重力的影響,自身無法產生移動,我們可以將之視為物質體;談到植物,則很容易看見植物內有生命力,可能像是中國人說的「氣」,因此植物王國被視為農場的以太;再談到動物,動物能移動,動物有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有情感的流動、有一些意識但還不是自我意識,受到動物族群的限制(例如說一群羊的習性和一群獅子的習性是不同的,動物受到自然法則的限制) 我們將動物王國視為農場的星芒體;接著談到人類,人類是具有靈性的,這是人類能夠說出「我」的能力,人類能夠透過自我與靈性世界工作,因此人是農場的自我。
接著談到這些元素中的重要性,氮的活動需和碳、氫、氧、硫結合存在於植物與動物的蛋白質中;碳在農場中為一切定義了架構的基礎,農場中的一切會因為碳而有了不同的形,在西方文化中,碳被稱之為哲學之石,代表著它蘊含著無窮的可能性與變化,對我們來說,碳是無生命的,可是若我們延伸去思考現今人們認為最有價值的石頭 – 鑽石,它也是由碳所組成的。有了碳因此有了創造形塑宇宙圖像的能力。
硫 – 被稱之為光的承載者,靈需要有硫才能作用在物質體上,硫是從地心來的能量,有時會透過氣味帶給我們一種很強烈的經驗。由靈性世界來的光芒透過硫作用在碳的形塑,人的自我因此在血液中流動形塑著自己。而人類因此有著碳的大地特質,也同時有著能與靈性之光工作的能力。
那麼這個由碳所建構的物質體透過氧來與生命以太力工作,以太因著硫而延著氧的行徑運行。換句話說,人體內中的生命力經由血液承載流經全身,透過呼吸進入體內的氧氣而運行在身體內,血液中的靈性之光照遍全身。
然而植物的呼吸與人類正好相反,我們可以用物質思維來想這件事情但是也可以嘗試去理解呼吸這個複雜又神奇的歷程: 施泰納博士提到碳的元素是靈性世界最純粹的存在。靈性必需要物質而形塑出自身的存在,就像剛才提到的鑽石,他彷彿非常集中的一個存在,在植物中碳無法單獨存在,它必須要與其它的元素工作,氧氣帶來生命,但是氧需要和氮一起合作,在空氣中包含了80%的氮,也還有其它的成分存在,在植物中這些存在是無意識的,在施泰納的說法中,氮就如同是植物中星芒的載體,在大自然中,一切有生命的物體中都隨時進行著離斥與融合的工作。氮這個元素為植物帶來的是一種關於植物本身循環的能量,圍繞著植物的一股氛圍運作著,這種感覺性的存在很難說明,但是你能感受的到植物是否健康,它的星芒運作得如何。透過呼吸,氮進入我們的身體,成為活的氣體;植物周為充滿了氮,而氮卻不會對植物產生影響,直到氮氣透過植物進入土壤,它才開始工作。
另一個角度協助我們理解氮:冥想時,人們採取的呼吸方式和平常的呼吸是不同的,透過這樣深度呼吸的方式,我們容許氮以這樣的方式進入我們的身體,此刻氮在我們體內產生了不同的工作方式。在這樣的意識狀態與冥想的練習,我們得以去理解氮工作的方式,也因為這樣的練習,我們將能夠鍛鍊出農夫的覺察力,能夠逐漸累積起一種能感覺出農場此刻的需要的一種能力。
氫,這個元素與礦物元素一起合作,在有機環境中形塑一切的元素終有一天都會被分解,在此分解的作用就是由氫所帶來的。
總結整個第三講的概念,碳 – 掌握著自我的能量,建構一切物質的骨幹;氧 – 最低的靈性存在形態;氮 – 掌管著一切的感受力,代表著星芒;氫 – 與礦物界相連。
讀第三講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問自己幾個問題:
我是否能理解在看得見的世界背後還有個看不見的世界?
將農場視為一個生命體這樣的概念我是否可以理解?
參考資料與文獻:R.S archive 農業八講 GA327
若您想開始共讀農業八講, 歡迎參加: 宜蘭BD農法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