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的農場」社群支持農業介紹 (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本文摘錄自「明日的農場」一書。

「當人們開始犁田,其它的藝術隨之而來。因此,農夫成為文明的建造者。」

CSA農場是動態的有機體,包含一群人所組成的團體,以及人群與自然界的互動。因此,CSA的生態、社會、經濟上的特質是不斷變動的;然而,這些特質同時形塑著人類與自然資源之間健康與互惠的結合,並引導人類與自然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農耕不只是一項事業,而是地球上人類生活和所有經濟活動的前提條件。

農業是現代文明的基礎,若沒有乾淨、富生命力的穩定食物供給,我們就不會有閒暇和氣力去發展工業、科學和藝術。

CSA是一種由農耕者和消費者共同組成,以社群為基礎的組織。各自獨立的消費者家庭,同意提供直接的、預先支付的經濟支持,讓本地農夫為他們生產食物。種植者同意盡他們所能提供足夠品質與數量農作物,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和期望。如此一來,農場和家庭組成一個互相支持的網絡。在這個基本架構哩,存在差異化、不同類型的CSA,依據當地資源和參與者的需求而定,沒有兩個社區農場是完全一樣的。

就像許多簡化的名詞,社群支持農業這個名詞有點誤導,似乎意味著問題只在於對農業的某種特殊支持。支持農業當然很重要、也有必要,但這是次要的。以下的差異看起來很細微,但仍有必要指出:CSA的主要目的不是讓農場得到社區的支持,而是透過農作讓社區得以自足、維持生計。這是一種生存必須,而不僅僅只是為了便利而已。我們可以選擇不要生產電視機,但是我們別無選擇,非耕作不可。我們不能因為不方便或是沒有利潤就放棄農業。

既然我們的生存主要仰賴農作,就不能將此重責大任加諸在只佔人口不到百分之一點九的農業人口。當農耕距離一般人的生活越來越遠時,農業也越來越無法提供我們乾淨、健康、充滿生命力的食物,或是乾淨、健康、充滿生命力的環境。農夫作為少數族群,背負勞苦重擔和過於深重的責任,不可能僅依靠這麼少的人而能滿足所有人類的需求。

一般來說,在CSA裡有更多人餐與農業生活的各個層面:工作、休閒、儲存、購買、慶典等等。人的元素具有極大的重要性,顯示這些農場除了提供好的食物外,還有許多貢獻。農場包含了教育和文化的元素,因此吸引許多人加入。除了提供乾淨、健康,充滿生命力的食物,以及改善環境的重要貢獻以外,教育和文化是明日的農場為人類帶來的第三大禮物。

在今日,不管事城市或郊區生活,都不足以未人類提供健康而永續的發展。在未來,為了提供人們-特別是兒童和青少年-滋養靈魂的生命體驗,人們必須有機會接觸充滿生命力的農場組織,在主動投入與有意識的開創過程中,與大自然共生共榮。

->購買書籍「明日的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