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黃如玉/海聲華德福學校農耕老師/2018.10.26
第一次見到阿田老師是在2017年的夏天,為了去接到農場實習的小四女兒回家。阿田老師笑瞇瞇地站在一旁看著家長們體驗踩土做土磚,我上前自我介紹,因為下一個帶孩子們到農場實習的就是我了。
阿田老師知道我將要帶孩子們到農場實習,很熱切地述說著現在BD農法在東勢開展的狀況,充滿著跟華德福社群一起努力的期盼。

圖說,阿田老師一邊抱著孩子,一邊述說著。
去農場前發現,為了迎接我們的到來,阿田老師在農忙之餘,還想盡辦法要讓我們的生活所需更完善一些。雖然第一天仍然沒水可用,得下山提水;廁所沒門,得用布遮著,但是阿田老師一家人敞開大門,用家庭的溫暖包圍住所有的孩子,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農場的文化。
之後在一次又一次BD農法的工作坊中,總是看見阿田老師忙碌的身影穿梭在講師和學員之間,除了充當主持人之外,還幫各個努力實踐BD農法的農友們推銷農場的產品。
在忙碌的背後,只有農場女主人慧芬老師最了解阿田老師的辛苦,當她分享著過去自己還有力氣,會幫阿田老師按摩,現在看到早上阿田老師用吹風機吹著痠痛的腰,只能假裝沒看到的辛酸時,讓人特別感覺到阿田老師一直保持著笑容是多麼了不起的一件事!
最近一次帶著第二批的孩子們到農場實習時,我忍不住幫孩子們提問:「您說台灣農業的路不好走,那麼到底是甚麼支撐您一路向前呢?」阿田老師笑笑說:「我曾經在地主的要求下,自己一個人拿著工具挖一條溝,地很硬,挖了很久只挖了一點點。往前看,長路漫漫,不知要挖到何時;但是繼續工作一段時間,再往後看,也已經留下了一段工作的軌跡。當時就領悟了一個道理,務農無法求快,必須一步一腳印踏實地工作。」
「我出身農家,年輕時覺得務農好辛苦,決定不要務農,離開學校就自己開業,運用所學當水電工,後來決定回頭務農,是因為漸漸地了解到農業不是一種職業,它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們吃甚麼食物,環境中有那些生物跟我們共存,這些事情比賺了多少錢更重要。土地是需要人以友善的行為來對待的,農夫是最直接照顧土地的人,我們做這些事,不只是為了我們自己,也是為未來的人們留下一線生機。」
這樣的阿田老師,不管甚麼事總是笑笑說:「沒關係!」幸好有慧芬老師在背後維持著健康的界線。當孩子們把農場的物品毀損或無法守時時,她會以感性的方式述說著,幫助孩子們看見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影響,孩子們總是會靜默下來。因為,他們最愛慧芬老師的農產品加工課了,在品嘗過香檬茶和果醬後,到溫室裡採摘玫瑰,聞過玫瑰的濃郁後,再享受香水檸檬的清香。慧芬老師請每個孩子帶著檸檬、玫瑰和香檬回家,把農場的美好跟最愛的家人分享。當我也把這些美好跟家人分享,看見小女兒把玫瑰花當寶貝小心翼翼地插入水瓶中時,耳邊迴盪的是慧芬老師的話語:「我們選擇種玫瑰是因為它會帶來幸福的感覺。」謝謝妳,慧芬老師!

圖說,慧芬老師正在專心撖披薩麵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