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農民,成立以農民為主體的合作社

伴隨著網路和宅配的發達,小農要自產自銷相對容易了,和消費者的溝通也可以透過網路社群,但,為什麼還有一群人堅定認為要組織一個以農民為主體的合作社,聽聽「台灣食在安心農產運銷合作社」怎麼說。

「合作社應該要扮演農人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樑,讓消費者也可以接地氣。」台灣食在安心農產運銷合作社理事主席巫建旺認為。他創設小瓢蟲有機農場、累積長達二十五年的有機栽種經驗,認為農作源自於天地的孕育,無論是農人還是消費者,都應對自然的力量有感,進而尊重、珍惜環境。巫建旺認為,對農人而言,若想種出強健的蔬菜,必須找到讓作物夠適時、適地、適種的栽培方式,尊重作物本來的面貌,減少對自然的干預,同時也重視農民本身對農作生產的感受。

另一方面,台灣食安問題源自長期不重視農業發展、食農教育,再加上人口集中在都市地區,對農作物、農村產生極大的疏離感,合作社要做的,就是協助農民用消費者聽得懂的語言,以報導、教育活動與產地拜訪的方式,讓他們理解作物的原貌、食物生產的歷程,進而改變消費者的觀念,不會一年四季都期待吃一樣的作物、追求作物的外貌亮麗無暇。

台灣食在安心農產運銷合作社發起人之一胡耿逢,從事數位學習產業十多年,開始思索未來工作發展,台灣中、南部地區長期籠罩在空氣污染之下,胡耿逢深受其害、意識到經濟發展背後,環境與人承受的代價,進而希望轉換跑道,從事對自然負擔小、永續發展的產業。本著初衷,胡耿逢決定從農,他參加了行政院農委會舉辦的「農民學院」課程,一面學習農業知識,從課堂中認識的農民同學,也讓他看見台灣農產業中,作物生產、銷售的問題:台灣的農產營運,一般而言由較有資金的人擔任盤商,控制農產品收購量與價格,農民不但沒有穩定的收入、也跟消費者完全脫節。他於是開始思考如何改變農業的現況,在台中市有機農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巫建旺,及總幹事許晉田的支持下,籌組以農民為主體,共同享有、共同承擔,互相協助的合作社,不以營利為目的,希望透過農民的集結,產生更多了力量。

目前,合作社最主要的任務,在於生產者與消費者間的溝通與教育,同時也希望團結小農共同運銷,以農夫市集的形式作為農產公平交易的第一個嘗試。當小農透過合作社自產自銷、發展自有品牌,將可以解決農業產銷問題,舉辦農村生態旅遊,則可以讓消費者認識小農與作物,重建農產信任感,連結土地情感。

文/黃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