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PGS,小農為什麼要PGS?

如果你是一位小農,為了讓消費者安心購買產品,而採用所謂的「第三方驗證」,那麼可能由一家不是很了解你農場的認證單位,偶爾才來一次,需要農家提供各式繁複文件和紀錄表單,又收費可能不便宜,來進行有機友善耕作之驗證。通過驗證後,你才可以在有機市場做特定農產、特定價格的銷售。如果是這樣,小農會有多大的機會可以在市場存活,或者有多強的意志願意堅持下去?但是如果不這麼做,小農還有其他選項的話,那會是甚麼?

事實上,人類自從農業革命以來,數千年的農耕活動,從來都是有機友善。原因很簡單─為了生存下去,各地農業文化都會順應大自然智慧,發展出一套內部文化制度,在社區內進行短距離相互制約,套句現代的術語叫「永續發展」的生產方式。然而如今農業、健康與環境永續出現危機,起因於三百年來,人類以掠奪式的生產,改變了自己與地球的命運。人與人,人與土地間的直接關係,被工商制度化的間接關係所取代,形成了疏離的現象。大規模與跨界貿易化的生產,加速且強化了這種疏離,摧毀了文化與自然的自我恢復能力,甚至出現弔詭的現象,即便你想邀親友吃自己種的有機蔬菜,還是必須要用現代工業制度所設計的,由外人來證明的有機標章才行!

PGS,重建利害關係人的共學歷程

參與式保證體系(Participatory Guarantee System, PGS)就是嘗試翻轉這種生活方式,因此它試著建立能聚焦在地化的農業質量保證系統,把在地農民、消費者、專家、政府、媒體、服務廠商等利害關係人,直接且積極地帶進產銷過程中,透過網路智慧科技,制度工具和線下活動的搭配,降低驗證成本並進行透明化的相互監控、支持與學習活動,記錄這些相互參與保證的各種「事實與數據」,以認證小農的農場是有機友善的。

如此形成持續性的社群網絡和知識分享,長期下來建立的信任基礎就會穩定善的農業循環,當然就包括小農最在意的市場穩定與售價,環境風險與生態。當然多付出一些時間參與是必要的,而將這些看起來多花時間的活動轉化為利益交換與知識交流的時間,其實是很重要的「撇步」。眼尖的人會發現,這不就是傳統農村社會的現代版嗎?

所以PGS的價值就在於:所有參與者對友善有機農業有認同的願景;願意一起建構生產原則和規則;用保密但不影響透明原則,以利於各方的書面文件來管理;雖然也尊重不同文化地區自己在定量和定性監理機制上的權宜作法,但是以取得和鼓勵誠信建立為目標;透過培養長期參與和學習的能力;才能同時達成責任同擔和權益共享。換句話說,PGS並沒有排斥非友善有機的農民或第三方驗證的產品,而是透過相互合作與學習,積極尋求改變農業現況的方法,以達成前述的目標。只要是仍然期待透過參與學習與行動來改變現況的農民和組織團體,都是受到歡迎的。

PGS,尊重各地建立自主營運系統

就像前面提到的,PGS的農業精神與各地文化上不同做法,早就存在於數千年人類共同的文化活動中,因此位於德國的「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簡稱IFOAM),在尊重不同文化不同作法的精神下,透過制度創新以及開放資源的原則,讓所有願意投入這個翻轉運動的人共享,因此它成為全球最大的PGS國際組織。它們雖然訂出PGS的精神、原則、管理制度與方法,但是他與第三方驗證的不同,在於他沒有干預個別在地的實質驗證,而是尊重地方自主建立的相互保證機制,因此幾乎也沒有費用。一但IFOAM確認你符合各別在地國相關基本法令的要求且自主營運出一套符合它們基本原則的PGS系統─小農為主體,自主營運管理的系統,便可以申請加入會員。透過各地審認團體,先獲得IFOAM的資格審查認可,在尊重且符合在地國基本的(有機)法律規範的前提下,取得授權使用IFOAM標章,其審認範圍以整個農場為單位,而非個別商品。因此可以作為農場LOGO(而非產品LOGO),用於該農場所有產品的說明、廣告文宣。

PGS,全球農業的新趨勢

根據IFOAM的調查,2015年全球超過250PGS組織,涵蓋生產者和加工商109,317個,其中46,945個通過IFOAMPGS認證。全球已經有72個國家有PGS,其中,20個國家有完整的制度;33個國家處於發展PGS的制度階段;而19個國家具有實質運作的PGS系統。從分布的區域來看,越是先進的地區如歐洲和北美,PGS分布的密度就越高,南美、非洲就相對稀疏,亞洲是發展最快的地區,至於我國,ㄟ,就先別提吧!在這個全球追求永續發展目標的當下,PGS的發展與運用勢必會成為農業的新趨勢,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王浩(逢甲大學 社會事業中心 主任)